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对话

任正非再度回应一切:华为的“危”与“机”

2019-5-23 11:22:41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量:

“我们这三十年都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我们炮击这个‘城墙口’的‘弹药量’,现在是每年200亿美元的研发了,全世界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敢像我们这样对同一个‘城墙口’投入这么多的炮击量。”

华为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美国的禁令和科技的博弈直指华为核心业务。

任正非再度回应一切:华为的“危”与“机”

5月21日上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深圳总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国内媒体的采访。身着蓝色西装,白色衬衫,75岁的任正非一如既往地笑容可掬,精神矍铄。

现场,有关华为的所有热点问题,任正非不回避,不虚饰,坦诚、直率。当进行到两个小时后,主持人担心任正非累了想结束采访,任正非却说:“没事,大家有问题继续问。”

今年,任正非更多地走向台前,美国的“封锁”也更加凌厉。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没有美国政府的许可美国企业不能给华为供货。5月21日,美国又宣布对华为禁令推迟90天实施。

但任正非却对记者说道:“90天对我们没有多大意义,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过去这些年,我们要感谢美国公司,教会了我们走路。大量零部件、器件提供给我们。现在很多美国公司在帮我们说话,美国企业和华为是共命运的。美国政治家低估了华为,我们早就准备好了。”

美国希望通过技术封锁的路线,来对中国ICT产业进行降维打击,并且做好了自己也元气大伤的准备。

任正非表示,5G领域不受影响,也不会出现极端断供的情况。同时他强调:“我们永远需要美国芯片。如果美国企业去华盛顿申请我们的东西,我们还是会卖给它。华为是没有供应困难的。”

这场围绕半导体、5G的人类底层技术战,还在继续。

技术封锁和人才竞争

2007年以来,美国对华为的围猎就没有停止过。对华为身份的质疑、对安全问题的审核;从拒绝华为的5G设备,到切断上游供应链,2019年华为又到了特殊的“战时状态”。

为何华为、中国市场让美国感到威胁,不惜全力进行技术阻击?回看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之间也有过半导体大战。

相较而言,日本是一个拥有高技术的小市场,而中国是拥有高技术的大市场。在具备技术的同时,中国的内部市场巨大,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甚至在不拓展外部市场的情况下,也可以活下来。

这让一直垄断尖端技术的美国感到恐慌。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美国只剩下技术封锁这个路线,同时也是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进行战略试探。

有不少半导体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在各种各样的技术封锁中,最关键的还是人才的竞争。

美国杜克大学终身副教授陈怡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美国本来就是要通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来逼迫产业链转移。同时,美国刚出台了新的绿卡改革方案,对中国、伊朗等国家的留学收紧,对技术人才绿卡放宽。”

在华为被列入清单的同一天,美国绿卡改革方案出台,以技能为基础的移民配额从12%上升至57%。人才的争夺战越发激烈。

华为能够发展至如此规模,离不开任正非一开始制定的人才策略。创立初始,就高薪招揽人才,用高收入刺激高技术人才。华为的员工持股制度也是独特的,这也是高科技人才现在还源源不断进入华为的重要因素。

人才的抢夺才是真正的竞争。如今在海外,华为拥有多个研究院,聚集了全球的科技人才。

在采访中,任正非也说道:“我们国家有五千年文明,有这么好的基础,应该拿出政策来拥抱世界人才来中国创业。”

“人类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中,有50%左右是华人,如果他们受到排挤,拥抱他们进入中国,他们就会在底层平台上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我认为,如果能够真真实实把优秀人才引进来,对我们改革是好的。如果还是强调自主创新,就会浪费非常多宝贵时间。”他说。

千亿研发炮击“城墙口”

事实上,华为很早就学习并引进美国企业的管理制度,任正非也曾带领团队前往美国企业学习。如今“师傅”却来封锁这家穿过“美国鞋”、又“中西结合”的企业。而华为又如何接招并进行反击?

任正非作为深谋远虑的老一辈企业家,眼光长远。首先,华为很早就在践行IBM管理模式(连续性模式)和备胎策略。

任正非说道:“第一,业务连续性和‘备胎’是一致的,备胎就是保证在车子抛锚时换一个轮胎还能开。连续性也是一步步实现的,其实很多东西已经投产了。投产的时候不排外,外面的货订一半。我曾经有篇文章说,每年至少买高通5000万套芯片,因此我们从来没有去排斥和抵制。”

任正非表示,“备胎”现在变成一个新名词,在华为公司是很正常的行为。在美国发禁令的那天晚上,海思总裁何庭波在致员工信中表示,之前的备胎,一夜转正。“她憋不住了。这些年她很难受,做那么多年都不能把脑袋昂起来。”任正非说。

任正非也提到,海思永远不会独立,它就是主战部队里的“加油车”、“担架队”、“架桥队”,不是主战部队。

同时,任正非也在辩证地看待备胎问题:“如果都用‘备胎’,就是体现了你们所说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最主要目的是想做孤家寡人,我们想朋友遍天下。‘备胎好用,为什么不用?’‘备胎、备胎,胎不坏,为什么要用?”

对于研发的投入,是华为的另一条护城河。

对于备胎的资金投入情况,任正非表示:“实在是太多了,我说不清楚。‘正胎’和‘备胎’的预算和人力编制是一起拨给他们的,以前预算分配以‘正胎’为主,现在以‘备胎’为主。”

“我们这三十年都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几十人、几百人对着这个‘城墙口’,几万人、十几万人还是攻这个‘城墙口’,总会把这个‘城墙口’攻开的。而且我们炮击这个‘城墙口’的‘弹药量’,现在是每年200亿美元的研发了,全世界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敢像我们这样对同一个‘城墙口’投入这么多的炮击量。”他说。

除了有Plan B和持续研发,华为也呈现了开放和强势并存的姿态。今年以来,不仅任正非多次走向台前和外界对话,阐述华为的立场和策略。华为也邀请了更多各界人士前往参观,甚至开放股权屋供记者查询。

新一轮挑战

从整体来看,华为正处于事业的高峰。2018年,总营收跨过了1000亿美元,手机业务在全球稳定在前三,5G技术也处于全球第一梯队。相比以往遇到的挑战,此时的外部环境背景虽然复杂,但公司内部来说,大盘稳健。

虽然华为有各种备案,但是半导体产业是全球性产业链,所有环节都要自己掌握不太可能的。ICT产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过,在美国的重压下,随着国内产业链的崛起,或会迎来ICT产业链的全球洗牌。

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有四个重要阶段。

从1987年到1997年是华为“活下去”的艰苦创业阶段。

1998年是华为史上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华为公司基本法》面世,产值也达到了100亿元。同时,华为更迅速地走向了国际市场。进入2000年之后,外部情况急转直下,随着美国IT泡沫的爆发,2001年-2002年华为内外交困,任正非知名的文章《华为的冬天》,就是那时所写的。2003年,思科诉讼大战来袭,也成为了华为的转折点,在诉讼和解后,华为势如破竹,进入欧洲、日本、美洲等市场。

任正非在现场谈道:“其实我们牺牲了个人、家庭,牺牲了陪伴父母……,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理想——站到世界最高点。今天大家憋不住了,就喊出口号,要‘争雄世界’、‘世界第一’。以前我们是不允许喊的,为了这个理想,我们与美国迟早有冲突。为了避免这个冲突,2000年初的时候,我们也很犹豫,能不能戴顶‘牛仔帽’,我们曾经准备以100亿美元把华为卖给一家美国公司,合同签订了,所有手续都办完了,就等对方董事会批准。”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公司董事会换届,新董事长比较短视,拒绝了这项收购,收购就没有完成。我告诉他们,迟早我们要与美国相遇的,那我们就要准备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做好一切准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公司再次面临挑战,任正非首次提到“薇甘菊战略”,开启“弯道超车”,而薇甘菊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野草。2013年,华为成为全球通信设备领域的霸主。

2013年之后,华为进一步在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三大业务上快马加鞭。直到2018年,消费者业务体量反超运营商业务,2019年在内部“独立”成团进行运作,内部也进行组织调整,甚至不得已也需要裁员。

2019年5G商用元年,华为再次遭遇挑战,相比此前的几次大战,愈发成熟的华为实力更加雄厚,却仍然保留着危机感。

谈及华为未来想发展成什么样的企业,任正非说道:“除了不让资本进来,其他什么都可以讨论。”


  • 标签: 门窗 门窗十大品牌
  • 更多
免责声明:中国品牌门窗网对网站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品牌门窗网,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延伸阅读 热门新闻
市场动态关注榜
人物对话更多>>
热门资讯排行榜